2018年以来,我国储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不仅在用户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多点发力,项目快速部署、规模屡攀新高,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设备供应商或项目开发商的身份加入到市场角逐中来。此外,在“531新政”导致今年项目开发骤冷之后,部分光伏企业开始转向储能寻找新的市场机会。一时之间,在各种舆论之中储能产业似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然而越是市场过热之时,越需要冷静思考。储能产业背后的商业模式、市场机制、安全标准等是否足够健全、能否支撑储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成储能产业真正商业化发展的条件是否具备等都是现阶段需要透过项目建设热潮进行冷静思考的问题。
投建储能如火如荼 商业模式仍不明朗
2018年以来电网公司规划安装应用储能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在以江苏、河南等为代表的省网区域,许继集团、山东电工、江苏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平高集团等国家电网下属公司作为投资建设主体,在输配电站批量化地建设MW级储能电站,缓解高峰负荷对电网的冲击,同时探索平滑ag真人和调频辅助服务等应用模式。根据CNESA储能项目数据库的统计,2018年以来发布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含规划、在建、投运)总规模已经超过230MW。另一方面,以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国网电商公司等为代表,正在积极打造“云平台”,力图实现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大规模接入和统一调度。
不论是电网侧项目建设还是用户侧云平台模式,无一不是电网公司在储能产业发展过程中谋求“占据一席之地”的一种模式探索。然而在示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如何构建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以何种方式实现电网侧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云平台如何发挥价值获取收益、如何避免形成新的垄断阻碍第三方企业参与等才是关乎储能市场能否真正发展的关键。从国外经验看,为避免电网公司垄断并控制第三方企业开发的储能系统参与容量市场等服务,美国马萨诸塞州正在专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储能系统开发商拥有参与竞标容量市场的权力。在云平台方面,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等地的公用事业委员会也在制定规则,要求公用事业公司允许第三方企业构建平台并向其提供服务,不得形成垄断。
玩家涌入调频市场 竞争加剧风险加大
自睿能世纪2013年在石景山热电厂首次成功探索建立储能联合火电机组提供调频辅助服务以来,储能调频市场受到技术门槛、市场认知程度和区域调频辅助服务规则等因素的限制,此前只有睿能世纪和科陆电子两家参与企业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已投运项目。在早期项目4年左右的投资回报的吸引下,辅之以地方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政策的相继出台,多路玩家于2018年涌入调频辅助服务领域,项目地点也不在局限于山西,而是广泛分布于蒙西、河北、广东、山西、辽宁等多个地区。根据CNESA储能项目数据库的统计,2018年以来发布的调频辅助服务储能项目(含规划、在建、投运)总规模已经超过180MW。市场竞争的加剧更是使得储能项目开发商在投标方案中将开发商与电厂与的收益分享比例由初期的9:1降低到现在的7:3,并且总净收益投资成本收回后按照电厂70%而储能项目开发商30%的比例分享收益。
根据PJM区域调频市场的发展经验,调频市场容量有限,储能作为优质调频资源,它的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市场饱和及价格下降的问题。2017年底山西能监办已将山西电储能调频市场的服务申报价格下调为5-10元/MW,相较于此前的15元/MW,已经下降将近一半。在《京津塘电网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征求意见稿中更是将申报价格的范围降低到0-8元/MW。价格因政策而变动,加之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分成比例不断让步,都将给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带来极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
电池企业需求突破 储能成为重要途径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格局日渐清晰,CATL和BYD作为第一梯队已然统领大半壁江山,千军万马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复存在。目前,乘用车已经占据ag真人汽车市场主导,在补贴新政过渡期结束后,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整体性能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带动行业洗牌加剧。因此,一些当初追逐ag真人汽车爆发热潮而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的企业、一些以磷酸铁锂为主要技术路线并且三元电池性能难以跟上行业步伐的企业,已经开始面临巨大的库存积压和生存压力。
201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电池厂商将消化过剩产能、寻求生存突破的希望指向了储能。特别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侧等大型储能示范项目招标的开展,已经有十余家电池企业出现在投标企业名单之中。激烈的竞争也带来电池系统销售报价不断降低,并且不惜以电池租赁方式、以延长回款期为代价提供电池系统。在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如何提升储能电池系统的寿命、安全性和循环性能,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都是现阶段在电池企业积极进军储能业务的同时,整个行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系统安全不容忽视 加快制定完善标准
一个月前韩国全罗南道灵岩风电场储能电站的火灾事故引发了全球对于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关注。火灾爆炸是储能系统最大的安全风险,此外,来自于电气系统的高电压和来自于电池系统的有害化学物质等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就火灾爆炸而言,一方面由于电气线路、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等设计不合理或出现故障,会由于故障部位局部长时间发热、电弧或电火花瞬间放热等原因,造成线路短路导致电气火灾;另一方面,随时电池循环次数增多,过充过放、不可逆副反应等原因都会导致容量衰减、内阻增大、内短路、异常产气、析锂等现象,当内部局部或整体的温度急速上升,热量大量积聚在内部,会诱发进一步的副反应并导致电池系统出现热失控。因此电气系统和电池系统对于储能系统安全风险都难辞其咎。
除了针对标准化的户用储能产品、集装箱储能产品等制定相关标准,对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由于其在使用环境、结构设计、调度策略、运行工况差异较大,因此也需要对安全防控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特别对于一线城市中安装于地下室的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系统,如何确保其在人员密集且空间有限的区域内安全运行,如何进行火灾防控等都迫切需要明确的规定。此前澳大利亚Standards Australia AS5139标准在征求意见稿中曾要求锂离子电池需要安装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外壳中、户用电池储能系统只能安装在户外一个专门区域。尽管该征求意见稿曾引发广泛争议,但也说明了在有限空间内安装应用储能系统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更加慎重的评估。储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如何既明确规范又不阻碍发展是一个需要全行业共同探讨的问题。